面向推荐与面向搜索的标题作弊
基本常识公众号的这篇文章总结了环球时报10个经典标题,如下:
- 宣布了:解除禁令!
- 刚刚宣布,圆满完成!
- 刚刚宣布:即日起恢复!
- 国防部宣布!
- 刚刚,圆满成功!
- 4月1日起,全面取消->
- 首次!俄方突然宣布击落
- 最新裁定:美国不合法!
- 24528亿美元!
- 道歉!禁言!
最破防的是,文末提到,这10篇内容,均为2023年3月31日发布,没错,同一天发布。本着严谨的精神,想去环球时报公众号求证一下,无奈他们发文频率太高,划到3月31日文章很麻烦。不过没关系,他们今天发布的24篇文章,大差不差,标题党精神刻在DNA里了。
这类标题引发极度不适,看多了得折寿,我称之为「面向推荐的标题作弊」,与之相反的是「面向搜索的标题作弊」。
互联网的变现模式都可以归纳为流量变现,作者如果有商业化诉求,必须获取流量,推荐和搜索都是获取流量的渠道。无论推荐或搜索,优化标题又是提升流量的重要手段。在保证清晰传达信息的情况下,适当优化无可厚非,但过度优化,就产生了各种标题作弊行为。
推荐和搜索因使用场景不同,作弊的方式呈现出两个极端。
推荐是「刷」的场景,用户没有明确的表达诉求,于是推荐标题作弊都使用危言耸听的表达,同时又隐藏具体信息,要么缺个主语、要么少个宾语,即便有主语宾语,也一定用代词,总之,你不点进去,永远不知道文章讲的啥。只要你点了,作者的目标就达成了。环球时报深谙此道,已臻化境。
搜索场景,用户使用「搜索词」明确的表达需求,于是搜索的作弊就是在标题尽可能多的匹配用户的搜索词,恨不得把相关的、不相关的词全部堆在标题中,而且还要有清晰完整的语义(高难度啊),要让用户看得懂标题并觉得就是自己想找的,这样才会点击。至于标题表达的信息,是否与正文相符不重要。只要你点了,作者的目标也达成了。(这里仅限信息搜索,电商搜索有所不同,电商标题只要堆词,不需要完整语义)
互联网公司通常有专门的团队治理作弊行为,与作弊者玩着猫和老鼠的游戏,我干过,是项很麻烦的工作。
土壤就这样,什么地结什么果儿
但又生活在这篇土壤上,就有点悲伤
你之前在阿里难道是搜索部门的?
对的,但不是淘宝,是速卖通,做跨境业务。
视频和图文同理,「 点击量 」不是一个能够评判作品质量的有效数据,「 用户留存时间 」才是。
想起之前B站的调整~
「刚刚」真好用。
比「最新消息」更进一步。
就挺讽刺的,一方面各种打击标题党,一方面官媒又搞这种标题。
只准XXXX,不准百姓XX。(好难啊,听说备案的独立博客也被查)
先用标题筛掉一部分读者。跟骗子的手法一样。
哈哈,总结的很到位。有目标用户。
公众号媒体时代,这些不管是做新闻还是做自媒体的,为了点击量在标题上无所不用其极,很多标题甚至可以说是对用户“恶意满满”。出于获客的目的却做着让人看了浑身不适得罪客户的事情,也不知道算不算“物极必反”。在马化腾划定的圈圈里,卖力扮丑,想想也是可怜。
网上也说,公众号的一些核心指标是在降的,一个生态做大了,劣币逐良币,似乎很难避免,治理成本非常高。在中国这样的语境下,尤其难。
很多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都是有意移除关键信息,故意引导订阅用户点击的。我觉得可以算是微信公众号生态的一大“特色”了,最烦的是一些新闻资讯公众号用这种标题写法,完全违背了新闻三要素的原则。
大陆的媒体环境太差了,没法看。
我现在本能的屏蔽这些内容了,但凡发太多这类标题的号,直接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