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Evernote裁员的消息,今天读到Nira博客这篇关于Evernote历史的文章,有些唏嘘。我从2012年到2020年一直在用Evernote,多次购买会员,算是见证了它的辉煌与没落。

2012年的时候,笔记软件的选择不像现在这么多,但回忆起来,当时的Evernote也有非常多的闪光点,是我选择它(至少没有用OneNote)的原因:

  1. 剪辑网页:保存整个网页副本,包括图片和排版,非常好用。
  2. 多端同步:免费存储空间对文字记录为主的我,足够使用。移动端体验非常好,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快速记录。
  3. 搜索功能非常强大:支持指定搜索语法,支持搜索word/pdf附件内容,搜索图片中的文字。强大的搜索大大降低了整理笔记的成本。

除了这些喜欢的功能,一些博主围绕Evernote开发分享工作流,也是我折腾Evernote的重要原因,当时写Evernote教程的人很多,比如我关注了很久的电脑玩物。和现在很多人折腾Notion写教程是一样的。

现在有些工具支持将Notion中的笔记直接发布为博客文章,其实Evernote当年也有(Postach.io)。曾经,围绕Evernote API,有很多好玩的工具,可玩性很高。

开头提到的Nira博客的文章,对Evernote的衰落进行了分析,宏观来看有两个:

  1. 不务正业:做Evernote Hello、Evernote Food,甚至做纸质笔记本。这点我的感触也很深,因为喜欢Evernote,所以它发布的各种新产品我都试用过,但用过之后就很怀疑人生,为啥要做这个,解决了啥问题?
  2. 错过了云:文中强调的云是「多人协作」,Evernote的多人协作确实很晚才做,但我觉得这个因素没那么重要。很多用户只需要一个纯个人笔记,支持多端同步即可,协作并非刚需。Obsidian至今没有协作功能,不妨碍它发展的很好。Notion的用户中,应该也有大量用户只当个人笔记用,并不协作。

在我看来,不务正业是主因。

再看看Evernote本身的迭代,作为一款笔记软件,Evernote的编辑器被很多用户吐槽,很长时间不支持表格和标题,更别提Markdown了。不优化编辑体验却增加很多非核心功能(如素材、任务),把软件搞的非常臃肿,稳定性和速度越来越差——最基础的体验得到不到保障。

在Evernote的左边栏和菜单栏变的越来越复杂,使用越来越卡顿,编辑器迟迟不支持Markdown的时候,我于2020年转向了Obsidian(期间短暂使用过MWeb),数据迁移的过程,挺痛苦的,总会有些遗漏或不完整,至今我的手机和电脑上仍安装着Evernote,有些笔记在Obsidian上找不到或内容不完整的时候,再去Evernote上找找看(一年也用不到几次)。我也保留了一份Evernote的HTML导出版本,哪怕Evernote彻底关闭了,需要时仍然有数据可查。

从用户的角度看,我从Evernote上学到的是:

  1. 不要把私人笔记存在唯一的云端
  2. 不要把私人笔记存为某个应用的专用格式

这是为什么我现在非常推崇Obsidian和Logseq一类软件,而不是Notion这样的软件,我怕Notion会是下一个Evernote。

分类: 科技 标签: 笔记软件, Obsidian, Notion, 科技史, Evernote, 印象笔记

🔔 Email RSS订阅本博客

已有 22 条评论

  1. 好久没用过在线笔记软件了,手机自带的记事本就够用,速度还很快。速度很重要,因为有时一些点子会很快忘掉,要是打开软件时卡两下,就真忘了

    1. 对,我放弃Evernote的原因之一,就是越来越卡了,速度太重要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