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郭襄
最近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国家政策转向之大、之快,匪夷所思。
多数人都没有准备好,于是口罩、999感冒灵、布洛芬、莲花清温、黄桃罐头、体温计等等,有用的没用的医疗物资,都被抢到断货。
这和之前动不动突然的封城,然后地里种的、路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从好吃的、到能吃的,都被抢购一空,异曲同工。
我也不能免俗,10号去药店买999感冒灵和布洛芬,本来各买一盒,店员说其它人都买很多的,你确定只要一盒?犹豫了半天,还是加了一盒布洛芬。然后昨天想起来没有温度计,老妈再去药店买,已经买不到了。
也难怪,解封了XX还是被骂,封控三年,竟然没有为解封做丝毫准备:
- 多数人的疫苗和我一样,都是一年前打的,还是效果不知靠不靠谱的国产疫苗。后面的加强针都没跟上。
- 也没有为大家准备医疗物资,甚至没给大家时间去储备医疗物资,全靠抢、供应跟不上。
之前不少人引用医院ICU床位、医护人员规模等数据反对解封,三年来,这方面有没有准备,不得而知,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还停留在2020年(发布时间2021年)。这两天华西临床医学院陈同学去世事件,也许能管中窥豹。
又不得不佩服国家宣传机器,民众很快接受了新冠只是重感冒的定调,后遗症什么的,不存在。这周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看到很多人记录分享感染经历,没杨过的反而成了另类,网上甚至不缺一些期待羊的,早羊早好。
网民也把自娱自乐发挥到极致,把郭襄送上热搜第一名,金庸成最大预言家,比如这条微博:
转发这个郭襄,一辈子没有杨过祝愿躺妃们,阳了再阳王重阳,阳了也嘴硬杨不悔,阳了也不死心杨铁心,一直阳到底阳顶天!!!
按照外国的经验,放开后一两个月,肯定会出现感染高峰,算算时间大概就是春节前。
虽然我转发了郭襄,但也明白尽早得羊。只是,新冠真的等于重感冒么,我不知道,各种科普文章,也分不清真科普还是公关科普。网友分享的感染经验,也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很难参考。同时,老妈与我同住,有基础病,因此小心为好。
本着自我防护的原则,9号回到杭州开始居家办公,减少出门,之后就听天由命了。
杨逍了。
我现在状态还好,老妈昨天开始不太舒服,担心。
正躺床上呢,昨天39.3,吃了两回连花清瘟,一回布洛芬,现在38
还好备了药,现在如何了,祝早上康复呀。
我昨天中午一点,腰和背开始感觉有点乏力,下午四点背上恢复了,腰上也减轻了。五点大腿开始感觉有点酸胀,类似走太远路那种感觉。晚上八九点,后脑开始有点沉的感觉,晃晃头感觉后脑有点重。
今天起来,这些症状都消失了。现在身上有点热,喉咙有点干,味觉不太灵敏,菜里面吃不出盐味,吃糖倒是有味道。
没吃药,估计不用吃,实际上也没有药吃。
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几颗布洛芬就是了,一般就前两天发烧的时候难受点。
说实话,放开至少应该提前一个月预告下的,让大家准备准备点基本药品,年老的打打第四针,现在这样真的让人措手不及。
我本来以为我可能月底才会被感染,到时候应该买得到药了,谁知道这么快。现在来看这个感染高峰可能很快就会到了,比国外要快得多,因为国内太多异地打工的出于恐慌会纷纷返乡,这个事说起来也是之前的宣传导致的,除了无语还是无语。
是的,看起来国内快多了。不过,目前为止倒没看到特别多的死亡病例报道,不晓得中国的这波的死亡率多少。
正常来说应该比港台更低,越往后致病性越低,但现在这药都靠抢的情况下也不好说。现在没有什么统计了,这个数据可能永远不知道了,大概要从这两年的总体死亡人口推算了。
其实我感觉其他国家的死亡率可能也比实际数据偏高了,因为多少会漏掉一些无症状的人。
嗯,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数据,比较准确的统计几乎不太可能,因素太多。
但一个基本共识是形成了,至少对年轻人,这个病不可怕。
确实,转身之快就跟玩体操一样的,许多基础根本就跟不上,而且之前的投入的方舱等无法变成ICU这样的资源,各地也建了不少核酸检测小屋,现在都不用了,着实浪费了不少资源。
我读书少,不会说漂亮的话,就祝你不阳吧,哈哈哈。
争取群里最后一个羊,哈哈。
阳就阳吧
平时身体好的,抗一抗也就过去了
看运气了,哈哈。
网上是在往娱乐化的方向引导,但现实中看对小阳人还都是敬而远之,能不感染还是尽量不感染
是啊,普通感冒和羊了的,有时候根本分不清,这时候普通感冒太亏了。
我们周边几乎全部沦陷了
有点狠呀,提前高峰了。
领导们也傻呵呵的 没感染的 就天天叫到单位 等被感染 我前几天就说 应该每个部门一个人值班 轮班值班
只能靠自己防护好了,虽然难度很大。
站在政策角度,是希望尽快达峰的,让全社会接受这个状态,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在这个时间点上,国务院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可想而知。
现在阳还建议居家休个病假,以后阳只要没有太重的症状,估计都得正常上班了。
你说的也有可能 目前单位基本上已经空了 没几个人还坚守岗位了
我公司这周已经有三个🐑了;政策转向太快了,很多人都措手不及……
躲在家中等待感染高峰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