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复盘:减仓与焦虑
月底周末,刚好复盘。
总评:五月份,从13号美联储宣布不会实行负利率,指数当晚大跌后,有些乱了分寸,充满不安、焦虑。
一、持仓与收益率
【持仓】
本月动作有些多,也有些大。
- 全面退出A股,改基金定投,此前,2018-19年定投过一轮。
- 美股退出阿里和B站,新进爱奇艺,但仓位不大,美股持币观望机会。
- 港股没变,依然all in阅文,但月内做了波段。
【收益表】
注:账户收益率截止5月28日,29号数据未更新
二、股票交易
这个月交易比较频繁。
【美的集团】
投资老哥餐饮店,需要筹集资金。考虑在港美股一直收益不错,但A股却没怎么赚钱,自然就清仓A股的美的集团。清仓后有些上涨,略可惜。
预计今年内不会再碰A股。
【达美航空】
疫情之下,航空股最惨,月初航空股出现反弹,于是博个短线炒作达美航空,但次日见反弹无力便清仓了,小赚4.69%。
清仓后一度探底到17.X,成功避开。但从17很快又反弹到25以上。
其实我一直关注着,但17没敢再抄底,略可惜。
【阿里巴巴和B站】
5月13日,美联储宣布不会实行负利率,各指数逛跌,出于担忧,清仓阿里和B站。其中B站获得68%,阿里亏损5.33%。
但美联储的影响很快消失,股市继续大涨,B站涨到36以上,阿里涨到220以上,相比我的卖出价,分别上涨20%和10%。截止月底,两个股票都有回撤,但仍高于我的卖出价。
B站清仓的有些遗憾,但整体而言B站的交易非常成功,前后获得超过1倍,详见复盘文章。
可能也因为成功,我对B站有执念,想接回来,但又不想在30以上接,我知道这是锚点心理在作祟,却不知如何是好。
【爱奇艺】
详见建仓文章,分析了买入理由。希望能复制B站的成功。
【阅文集团】
这个月阅文涨的非常漂亮,最高到了50,有些恐高,所以在48减仓。
减仓后没有大跌,害怕重复B站的遗憾,所以在45和48接了回来。持仓成本仅从34.19降到33.41,这个波段赚的很少,并不成功。
但是,但是,就在48元接回来后的三天,跌到了43.85。感觉命运在捉弄我,B站的教训在阅文上反过来了。这波段做或不做,都不对。
三、基金交易
退出A股,但我又看好中国经济,不想踏空,所以开始定投基金。基金定投就没啥好分析的,傻瓜式投资,简要说明定投这几只的原因。
首先,定投一定要有波动性,所以应以股票基金为主,我目前的配置是黄金1只、混合1只,纯股票4只。
- 华夏中证5G:看好未来几年5G的发展,前些年4G可供参考。
- 易方达消费:长期来看,消费股一直牛逼。
- 广发养老指数:养老长期肯定是好的,只是不知这个长期指多少年,可能是20年。所以买入是有些犹豫的,但还是买了。
- 易方达沪深300:配一个宽基指数。
- 交银双息平衡:这是只牛基,历史收益漂亮。
- 博时黄金:疫情下经济不确定性加强,配点黄金。
三、思考
5月几只股票。
美的集团,有原因要卖掉,无话可说,而且我在A股一直表现不佳,改玩基金未偿不是好事。达美航空,博短线,隔天抛,4.5%收益非常不错了,只是仓位非常小,纯属娱乐。阿里巴巴,公司激励的股票,并非自己择时进入,权当拿了年终奖,几个点盈亏无伤大雅。
只有B站、阅文和爱奇艺,这三个是我慎重选择,并长期看好的,也是最牵动我情绪的三只股票。
爱奇艺新进,未来如何有待观察。今天重点聊聊B站和阅文上的思考。
【卖出择时】
从过去一年的交易经验来看,我越来越觉得选股和择时买入并不是特别困难,只要愿意等待,一定有非常好的机会。唯一要做的是摆正心态:不要妄想(也不需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我错过了拼多多、美团、特斯拉,但我也抓住了B站和阅文。而且,我相信这次的爱奇艺,也是非常好的机会。
但什么时候卖出,却是相当的头痛。比如我的惨痛教训:
- B站我30卖了,继续涨了36,虽然有回撤,但至今仍在30以上。
- 阅文我48卖了,很快跌到48以下,在45接回部分,在48接回部分。却未想到,还能跌回44以下。
我在B站复盘中谈到了卖出问题,只是结合阅文的经历更加深刻。
那么继续谈谈我对卖点的看法。
首先,即使长期看好的股票,也会有大幅回撤的时候。所以,我始终认为适当的时候获利了结是有必要的。用腾讯来举例。
腾讯在2018年年初创出高点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下跌,累计跌幅超过40%。
追求卖在高点是不切实际的,实际只能卖在高点左侧或右侧,分别如下:
1、左侧卖出:猜测即将到达高点,提前卖出,风险是后续继续上涨,少赚很多。
2、右侧卖出:高点下跌一段确定了跌势再卖出。这也会少赚一些,并且怎么判断「确定了跌势」也很困难。
从幅度上来说,左侧卖出会更亏,因为未来可能还有一倍甚至更多的涨幅。但如果从右侧卖出,如何确定前高就是真的高点,很困难,但不是没可能,我觉得有两点:
1、成交量,腾讯这个高点对应的成交量非常大,很明显。
2、基本面,这样的成交量和下跌,基本面一定有端倪的,比如增长放缓,临时的困境等。
最后,有个关键点:成长股大趋势都是数月甚至数年级别的。
我在B站和阅文上犯的错误便是,过度关注天级的涨跌,股市每天的涨跌都是不理性的,不代表任何趋势。导致我的情绪被市场牵动着。
以上只是正常情况,但市场有过热的时候,比如2018年上半年爱奇艺不到两个月从16涨到46,然后又跌到15。事后分析,可以认为长视频网站长年亏损,看不到盈利希望,估值打回原形。但身处其中享受牛市红利的时候,很难有此觉悟
交易没有万能法则,路还很长。
【锚定效应】
我在B站和阅文上第二个感触是成本锚定效应,一些值得玩味的心理:
- 案例1:我的B站17.X的成本,到了30,赚的够多了,赶紧卖掉获利了解。但科学的方法是锚定未来的估值,比如明年估值可以达到40,那么就值得继续拿着。
- 案例2:如果持仓成本是17,未来看好涨到40,当前价是25,我仍然不想买入,因为新买入的成本比最初的成本高,现在买入那当初为什么不多买点呢。
- 案例3:当我第一笔是25买入,后来跌到17,我愿意再买入拉低成本。从结果来看与案例2本质一样。但心理上有区别:25买入跌到17,说明我当初犯了错误,现在是弥补错误,也是厌恶损失的表现。17买入涨到25,说明我当初做对了,不用弥补什么过错。
- 案例4:我30卖了B站,即使我看好未来涨到40,但在30以上的价格我就不想买入,因为买入就实质证明我当初30卖亏了。
当下的买卖决策与持仓成本、过去的交易没有任何关系,只关乎最新估值和未来趋势,如果当前估值低于未来,那就买入,反之卖出。所以,交易中应该忘了成本,忘了账户浮动盈亏。
可惜,现在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