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的「坑车」停车位
周日和南瓜及我们楼上邻居到乌镇拍写真,把车停在甘泉西路 159 号门口的路边停车位,傍晚 7 点准备离开时,注意到地面有二维码,原来这个停车位有个地面装置,会升起来顶着车底盘,如果没付款落板,直接开走,底盘大概率会受损。
装置落板时如下图:
事实上,我们后来返回现场,到附近超市还充电宝时,刚好碰到一辆未付款准备驶离的车,听到一声巨响。
留了一张照片,装置起板时如下图:
当时,我扫码付款后,听到提示音「请等待落板后再离开」,于是我府身看车底落板情况,板确实是落了,但突然发现我车底保护层已经被蹭脱落了。
这让我很恼火,付了费车底还是被蹭到,于是联系设备上的电话,很快收费员就来了,沟通之后知道他们并没有决定权,需要汇报领导。
于是我们直接报警,先是交警过来了,这个不算交通事故,交警无法开单,于是警察也来了,我们跟警察表达了诉求:要求收费公司全额赔付修车费用。
在警察的帮助下,我们拿到收费公司管理人员的电话,同时我们前往附近途虎店修车,店内没有底盘保护层的现货,无法维修。店员给了我们大致报价,换一个预计 300 元左右(工时+产品)。随后,在警察的见证下,我们与收费公司管理人员电话联系,结果对方只接受承担一半费用(未明确答应,只说把费用先发给他们)。我们要求全额,他提到需要再跟上级沟通,而沟通结果却是一分不赔。理由是,没有证据表明我们先付费,后挪车。此后对方一直拒绝沟通,警察的协调也没用。大有一种高高在上,有本事起诉我的架势。
关于证据部分,我是先付费,等落板后才挪的车,这点问心无愧。事实上,我支付宝显示的支付时间是 19 点 14 分钟,而他们的设备上显示的车辆离开时间是 19 点 16 分(这个我没看到,是听收费员与他们领导沟通时,讲出来的),他们不认这个,交警帮我们调了附近道路监控,非常遗憾,监控刚好被树遮挡住了。
其实,要证明我们先付款,再挪车的方法还有,比如找车行调取车子的启动时间,或是行车记录仪的开机时间,这些时间一定在我的支付时间(19 点 14 分)之后,但车子启动时间调取非常麻烦,不巧的是行车记录仪太久没用密码也忘了。直到 10 点左右沟通无果,第二天需要上班,我们耽误不起,不得不返回杭州。
此事大概率不了了之,很无奈。我终究不是很刚的人,如果是很刚的人,即便不起诉,也还有消协投诉、市长热线投诉等手段。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类似的不公无处不在,通过教育和舆论灌输的制度自信,在一次次的不公中终将瓦解,也难怪身边和网上经常遇到愤世嫉俗的人。
回归到个人又不得不自我调整,在回杭州的路上,我和南瓜互相安慰:不生气,生气伤身,不值得。
再说一点,这个装置绝对是个 SB 产品,被这装置伤到底盘的车子应该不少,线索如下:
- 如前面照片所示,我现场看到一例。
- 收费员说像我这种付费还遇到问题的没有过,之前都是没付费被蹭的。
- 跟收费公司沟通时,对方说我们碰到底盘损坏情况都是承担一半(听起来十分有经验)
- 当地警察说他们的警车也被刮过一次,因为是公车(公费维修)就没去计较。当地警察尚且如此,乌镇作为旅游城市,外地游客被坑估计不少。
这应该就是一个 KPI 导向,领导意淫出来的产品。网上居然还搜到了PR 稿,确实「黑」科技。
最后,提醒去乌镇玩的朋友注意这种停车位,小心为上。
上几张今天拍的照片,改善心情:
这尼玛坑的不光是车,还有人啊
这种技术,裸露在户外,不认真维护
出问题的概率特别的大
路边店铺,看热闹都看习惯了。
看到这种地面车位锁就是sb的设计~特别是公共停车位或商业停车位,经常不小心就刮地盘
神奇的是,在网上相关帖子都没搜到。
感觉大家都默默吃着亏。
这种收费停车装置赣州也有,当时就觉得很脑残……
哈哈,全国推广想想都可怕。
如果是底盘低的两座微型车,估计这东西升上来的过程中,直接就砸到底盘了。
在江浙沪这么发达的地区居然还有这么脑残的设施,真是匪夷所思。
我都能想象一种场景:
这个设计一定有一线员工提出异议,但架不住老板脑残强推。
这个我这里之前也有,然后大家默认以侧方位方式停在前后两块挡板之间。💣
太机智了,点赞。
应该打12315
不准备折腾了。
宁波有那种三角形的立在停车位上,扫码后降下去。而乌镇反着来,这恶意!
对,而且也是人心进行了恶意假设,觉得人们都会逃停车费。
看描述,停车之后这东西就会升起来抵在底盘上。这种有伤害性的东西怎么会通过审批上市的。
我也怀疑,这个是不是合法。不懂啊。
这设计真是逆天??? 好歹弄点缓冲的东西 软塑料之类的就比较好
板子边缘有一点塑料,但并没有什么大用。
投诉他,发抖音,打媒体电话。
搞起来,要花不少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