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事即将离职,团队活动有些多,周一剧本杀,今晚团队聚餐。

聚餐期间聊到E人和I人(外向的人与内向的人),我对这两个词还不太熟悉,当时用了两秒钟才反应过来。这还得益于前几天听MBTI是没有业力的玄学(by鼓腹而游),留下了些印象。

我属于自认为是且在别人眼中也是的I人,最怕在社交场合被cue,很显然今晚没有逃过,甚至有人提及年初团队合并第一次聚餐时一些尴尬的事。尽管经历过很多次,但被cue时还是有些局促。如果说跟刚入职场几年相比有什么不同,现在这些局促不会成为我的烦恼,事后不会再纠结,更不会试图去改变自己,也就是已经完全接纳了自己的性格底色。

相信每个I人都有过试图改变自己的经历,我也一样,但为什么呢?为什么没有听说过E人试图改变自己成为I人?究其原因,在同等条件下,E人更受欢迎,并附带相应的社会红利(如更多的机会)。使得E被视为一种优点,而I是缺点。优缺点本来只是一个功利判断,但时间久了便附有价值判断,并形成一些刻板印象。

最近几年每次看到网上关于男女性别话题的讨论,都觉得感同身受永远不可能。男生无法感受女生的处境,反之亦然。

我觉得E人和I人也有类似的问题。上面提到,今晚有人提及年初聚餐上一些尴尬的事,这些事对于E人来讲或许并不尴尬,或者尴尬但提提也没关系。但对I人来讲,是负担。反过来,E人也会觉得,因为I人的存在这个场子怎么就带不起来,死气沉沉。在这个场景中,谁有错吗?都没有,仅仅不适合而已。

今晚聚餐后,还有第二场,放在以前我会努力克服社恐参加一下,但现在都是直接拒绝,除非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项目。我以为这样对彼此都好,E人不用照顾I人的情绪放开了嗨,I人也不用迎合E人让自己痛苦。

人很复杂,不是简单的E和I两类,E和I也不是0或1的二元对立,而是0-1的连续光谱,绝大多数人可能都在0.5附近,可E可I(今天聚餐印象最深的一个词)。一般团队都会鼓励多样性,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是0.5附近的多样性,比如很多0.6,0.7(决定团队氛围),少数0.3、0.4(多样性)。可能没几个老板能真正接受0和1,因为那不是「多样性」,而是「破坏性」。

最后,本周社交额度已用完,请让我独处两天吧。

🔔 Email RSS订阅本博客

已有 26 条评论

  1. 性格确实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1. 而且不容易改变。

      1. 我那天测下来自己是调停者INFP

  2. 外向或内向,其实和交流的对象及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内向”只能说他对于以上两点都没有表达的欲望。

    1. Jason_D Jason_D

      作为I人不能再同意了

    2. 精僻,对有些话题,有些人,也会滔滔不绝。

  3. 感觉现实中很容易给予第一印象就给人贴标签,包括性格外向与否。本质上还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跟人沟通和处理社交方式不同,东方文化过于强调既要又要,对个体的要求过于拔高。

    1. 在这样的文化中,做到自恰的过程,有时候挺痛苦的。
      似乎越生活在快节奏下,越容易给人贴标签,理解成本低,发言成本更低。

  4. 文末写个全文完或以上的,属于什么行为?😎

    1. 「分类、标签」用的字体和颜色和正文一样,纯粹区分一下。也有点仪式感的感觉。

      1. 官僚作风😎

        1. 哈哈,难道政府文件都有这个结束语

  5. 人是很复杂,感觉不能用简单的分类把人给框起来国。

    1. 是的,从来如此。

  6. 我也是内向,社恐严重,尤其人多的场合,但人少或者比如写文或者拍视频等又很轻松自在,说白了就是怕人多。

    1. 这是我写博客的一个原因。

      1. vkbo vkbo

        那如果你知道认识的人读了你的博客,你会有什么感受?

        1. 其实有些同事/朋友订阅了我的博客,还好,不会有什么感觉。

          就像文中所讲,虽然聚会现场时有尴尬,但事后我不会纠结这些事。当然,这个心态的养成,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

  7. 如果没有人告诉我内向外向的概念,我是不知道自己是内向的。

    知道自己是内向的之后,为了保持自己的内向,自己就变得更内向了。遇到原本可以主动出击的时候,也常常为了保持自己是内向的自我评价,而按兵不动。

    而原本,我只是时而内向,时而外向。

    现在,我抛弃给自己贴内向的标签了。我恢复了时而内向,时而外向。

    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我把精力投向内在,自敛,安静,自得其乐。
    遇到我喜欢的人和事,我自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散发能量。

    1. 星座、性格测试这些,一直都有自我暗示,自我实现的因素在其中。反过来又更加相信了。说起来,也是「良性」循环,哈哈。

  8. 看到标题,还以为是ET呢,哈哈,又长见识了

    1. 一点生活记录,没想到顺带「科普」了。

  9. 读完这篇文才知道这两个词,本也属I人😂

    1. 原来不只我。
      我觉得这两个词的流行,大众心理也值得研究,为什么内向和外向的讨论要用E人I人代替。

  10. 我们都是I,如果职场里找到一个也是I的团队,会舒适,可是很少有

    1. 曾经待过一个这样的团队,十分舒服,但可惜解散了。
      这样的团队老板通常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在整体公司层面待不长久。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