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月周刊(第24期):观念是暂时的,但生活是永恒的
这是拾月周刊第24期。本周刊主要基于我的微博整理,每周挑选一些碎片化阅读和思考片段进行分享,周一邮件推送,欢迎点击订阅。
推荐阅读
☆ 【播客】观念是暂时的,但生活本身是永恒的 - 不合时宜 @ 2021年
不合时宜2年前的一期播客,嘉宾是木遥,他分享了自己参加内观训练的体验,并尝试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内观的作用,很有启发性。(这个内观项目,木遥也曾在博客中分享过,但现在博客打不开了)
问题青年的播客文字稿,嘉宾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讨论近期一则新闻: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达到19.9%。
有一个我以前没太注意的角度:国家在每个大学生身上投了很多成本的(文中讲平均到每个人四年的补贴有十几万),这些成本的投入不是为了让大家去送外卖,毕竟送外卖并不需要大学知识。(不是在否定个体的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而是顶层的教育结构设计出了问题)。
人物故事,主人公郑雅君,小地方走出来的社会学博士,因为大学期间自己的一些经历,开始研究大学生出路问题,以及其中的结构性矛盾。已经出版成书:金榜题名之后 (豆瓣)。下面这段是一个非常好的概述。
精英大学是一所精心布置的「迷宫」,学生需要尽早决定自己将要去哪个出口,并拥有一套认识和安排大学生活的技巧——大到职业规划,小到选课、参加各类活动、刷实习履历,才有可能顺利「通关」,在毕业时获得尽可能理想的出路。
☆ 穷厕和厕妹:从互联网的阴暗角落窥见挣扎中的中国女性 | 歪脑 WHYNOT
本文是一篇非常好的社会观察,我第一次知道穷厕这一现象。社会是非常分化的,即便是在互联网上。
☆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data — Benedict Evans
文章反驳了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石油」的观点。切入点也非常简单:数据与场景是高度绑定的,数据在特定场景中生成,往往也只能应用于特定的场景。有些绝对,但不无道理。
同时关于数据所有权,文中提到一个问题:互动类的数据,比如A给B的某个帖子回复了,这种关系数据所有权归谁。设计数据导出功能时,B导出的数据有A的回贴,或A导出自己的回复有B的原贴,算不算侵犯隐私?【且,这个关系数据就很难迁移到别的场景去应用】
☆ It’s Time For ‘Maximum Viable Product’ | by Clive Thompson | Debugger
又是一篇对软件功能越来越复杂的吐槽,但作者对缩写词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产品)进行了新解:Maximum Viable Product,即最大可行性产品。挺新颖的,可惜作者并未给出最大可行性产品的定义,这很难定义。
博客更新
本周博客更新了两篇文章。
本周与同事就该问题有些讨论,于是记录一些想法。
一篇拖了几周的读书笔记,主题与推荐阅读中第一个不合时宜的播客有相关性。
微言小义
☆
15 years ago, the internet was an escape from the real world. Now, the real world is an escape from the internet. -- by Noah Smith(应该是好几年前发的Twitter,所以那时候的15年和现在不一样)
☆
这张图出自盖茨基金会2019年的报告,刻画三个人的人生路径:
- 比尔盖茨:人生一片坦途
- 梅琳达(盖茨前妻):人生仅性别一座大山
- 出生在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的女孩:人生有无数大山
工具资源
周五收到李大毛的邮件,邀请我加入他的积薪产品群。积薪也是一个博客聚合网站,是我目前见过的此类网站中,最有设计感的一个,非常简约流畅。
一个使用ChatGPT精选新闻的网站,第21期推荐过,我自己也用了三周,更新一下想法:很少看到我感兴趣的新闻,原因在于:
- 主题上,政治新闻居多,并以西方政治为主
- 视角上,仍然是美国/西方视角
木遥,在北大读书时我见过
他当时在未明bbs的古典音乐版做板斧还是版主的……
挺帅一小伙,也不知现在如何了。
据说是回国了吧
北大,膜拜大佬,哈哈~
我也看过他写的古典音乐乐评,写的很赞。非常喜欢他的文章,他在微博上还一直活跃着。
补壹刀:美国人没放弃毒害中国青年,这个网站就是例子“歪脑”
我知道,网站介绍有讲,是美国机构资助的中文媒体。
现在的媒体都有倾向性,也都多少被当作宣传工具。作为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兼听罢了。
他们的有些文章,我觉得写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