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拾月周刊第19期,从这期开始,我使用自己写的脚本调用亚马逊的AWS SES服务发送本周刊,排版很朴素,希望不影响阅读体验。如有问题,欢迎到博客留言。

韩炳哲

上周分享的播客元宇宙批评 中,主播讲到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带来各种社会问题时,提了一嘴韩炳哲,于是这周看了四本他的书。如下:

  1. 他者的消失:当代社会、感知与交际
  2. 倦怠社会
  3. 山寨:中国式解构
  4. 爱欲之死

他者的消失和爱欲之死,是完全相同的主题,或者说,爱欲之死是他者消失的一个切面。讲的是当下社会的同质问题,不再有否定性的他者。我读的时候,甚至觉得两篇内容部分段落完全一样。

倦怠社会是对他者消失的进一步延伸,相比他者的消失和爱欲之死,哲学概念少一些,更容易读懂。

山寨是四部作品中最短的,与另外三本不在同一主题范围。主要介绍中西文哲学的核心差别:中国哲学核心是「变化」,西方哲学核心是「永恒」。其中关于中国收藏家喜欢在艺术作品上加盖收藏印章的讨论,角度十分有趣,具有说服力。

以下是一些其它的感受:

  • 四本书都特别短,均在2-4万字左右,大概就是长点的公众号文章。
  • 大量引用经典哲学的概念和观点,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和福柯等哲学家的出镜率相当之高。
  • 德国哲学一直很晦涩,韩炳哲利用这些晦涩的概念分析当下的社会问题,甚至解构一些流行文化(如某些电影),拉近了哲学与现实的距离,比较接地气。虽然仍然不太明白这些概念,但对其中描述的社会问题很有共鸣。
  • 他的作品中论证少,断言多,随便拎出一句都能当格言,再结合有共鸣的现实主题,读起来非常的爽。但社会问题都很复杂,断言简化了问题,未必经的起仔细推敲。
  • 有些作品的主题完全一致,只是从不同角度重新阐述一遍。
  • 他这种短平快的写作风格,正是他所批评的社会的一种现象,有些矛盾。

从这四本书的阅读体验和启发性来讲,我个人挺喜欢的。

随便看看

这周的随便看看有点多,真的挺随便。

1、Reinventing Explanation - Michael Nielsen @ 2014年

作者以「辛普森悖论」为便,介绍图形或其它新媒体形式,能够更好的解释一些科学原理。

2、降级论 - meditic @ 2012年

一种错位竞争。

3、【视频】前京东副总裁,身患绝症后的最后一次创业:自费千万,要救50万人 - Bilibili

主人公名叫蔡磊,身患渐冻症。去年(或更早)看过他的人物专访,读着挺绝望的。今天再看这个视频,他在视频中说:和我同期的病友基本都死了。感慨万千啊。

4、一块伴随 Apple 20 多年发展的小磁铁 - 少数派

从一个小细节,把一家公司的产品史研究的这么细,好有意思。

5、中美关系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 纽约时报中文网

喜欢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文章,本文给我最大的启发不在于「信任」是两国关系的症结,而在于,为什么今天「信任」比30年前的信任更加重要。—— 因为科技的发展,因为科技产生的联结,因为科技产生的监控问题。

6、龙应台:北京未开一枪,已给台湾社会带来裂痕 - 纽约时报中文网

我们(台湾)在这样的境况之下建起了充满活力的民主,并取得了经济成功,为此我们感到自豪。我们已经证明,民主在中华文化环境里是可以运转的。这种焦虑、骄傲和坚持的混合是台湾性格的本质,而这一点往往被世界所忽视,世界总是视台湾为中美竞争中的一个棋子。然而我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7、印度果链、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孔乙己” – 虹线

印度人口超过了中国,但人口结构没有。特别是民族结构,这意味着印度的14亿人,无论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是统一的14亿人。

8、特稿丨拼多多正在失控

拼多多「仅退款」功能引导的「恶」以及卖家的起义。

博客更新

这周博客更新了一篇文章:使用Python实现RSS转Newsletter,欢迎邮件订阅本博客更新

🔔 Email RSS订阅本博客

已有 6 条评论

  1. j江城子 j江城子

    这几本书确认好看,可惜我还没看完,微信读书就开始收费了😂

    1. 哈哈哈哈,整个会员,看的多的话,挺值的

  2. 涉猎很广,确实能拓宽知识面,已经订阅了邮件。

    1. 欢迎欢迎,多交流。

  3. 其实你这种周记感觉还是很好的,

    1. 每周碎片化小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