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一切
一、
跨年之际,工作上正在进行绩效考核,总结重点工作及成绩,成绩往往需要有具体的量化结果,用户增长多少、功能渗透提升多少……
个人方面,也在做总结,同时看了很多网友的总结,均有大量的数据,看了多少书、投资赚了多少钱、健身多少天、体重降了多少……
让我想起前些天听问题青年播客中提到:现代社会在量化一切。
二、
古代就有很多统计了,比如人口的统计、税收的统计,但都局限在较小的领域,往往也不针对个人。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量化渗透到了个人生活领域,尤其是线下生活线上化,给个人生活的量化带来无尽的便利。
内容生产和消费领域最先沦陷:
- 发个帖子,有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
- 笔记软件统计一年的写作字数
- 听歌软件统计一年听的音乐
- ……
然后是关于生活的一切:
- 支付软件统计一年的支出
- 有时间记录软件,记录每天在每项任务上花费的时间
- Apple Watch记录所有健康数据,心率、步数、运动量等等
- ……
前苏联昆虫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开创了时间记录法,20世纪上半叶,他尚需要用笔纸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开支,现在则有各种软件支持。
Apple Watch更加经典,监控健康数据,目前维度还比较少,但可以预见,监控一切健康数据,是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三、
数据记录不是目的,目的是基于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围绕数据制定目标,指导行为。
从回复转发,分析读者的喜好,生产更多相应的内容;从心率、运动、体脂、睡眠等数据分析当前的健康状态,给出健身计划。
所有分析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但作为使用者,容易忽略一个问题:这些分析模型是否合理、背后的目标是不是个人需要的、是不是社会需要的。
工作中,一个最经典的分析框架是ROI,即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大于1值得投入,小于1不值得投入。然而实际应用中,投入和产出的衡量维度非常之多,并不是所有的维度都能够被量化,比如Feed的价值,不是CTR一个指标就能衡量的,也不是用户时长就决定了一切。更进一步,价值还分短期和长期,有些工作价值,需要长期才能体现出来,往往也很难量化。
既然不能量化所有维度,那么基于有限数据进行的分析,就会有误差、甚至错误。再来指导行动,可能南辕北辙。
四、
量化一切,让人丧失主观能动性,成为真正的工具人。
我很讨论KPI,但如果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KPI只是冰山一角,至少KPI没有规定你实现KPI的路径,在完成KPI的过程中,你仍然有主动权。
前几天在PinFive分享的便利蜂案例中,他们在便利店中无死角的安装摄像头,监控便利店的一切,比如人流、货架状态等等,然后基于监控数据以及往期的销售等数据,给出行动指令发给店员完成,比如:发现某个货架少了东西,向员工发出报警赶紧补货。
在这个系统中,店员完成成了工具人,根据系统指令完成特定任务。这像极了外卖系统中的送餐员。
其中也有采访的店主提到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量化的:
不是所有东西用系统就一定成本更低。全部自动化非常难,因为气候、温度、水、周围环境变化,可能需要的维度参数是几十个,而且今天你算对了,去年的数字你有了,但问题是门口突然间开挖了,突然交通把线路改了,你都可能产生变化。
产品经理必读书目中经常有达利欧的《原则》,其中也特别讲到了量化,对每个员工从不同维度进行打分,然后基于打分形成员工的人格和能力画像,再安排适合的岗位。决策过程中,也会基于这个分析系统判断员工的意见可信度。
现在很多to B的产品工具,比如飞书、钉钉都在招聘HR策略产品,要把AI应用到HR系统中去。善意的想,大概是提升简历匹配效率之类的,但如果更进一步,对员工所有的聊天记录、办公工具进行量化分析,以此评估员工的效率和产出价值,有没有细思恐极。
所有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效率至上的价值观导致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不可避免,至少在工作领域,是大势所趋。
简单的量化,是一种偷懒的工作作风,属于不作为,乱作为,故意逃避责任的范畴。
这种事情太多了
机器效率最高,所以追求效率就是要把人变成机器。一切都量化,一切都有标准操作手册。
又在讨论量化目标的事,没有清晰的KPI,没办法展开工作,自己卷自己。
这个太常见了。只能配合演戏。
可以量化的东西就是个数字。玩数字,人类肯定玩不过电脑。到最后,人类都被电脑耍得团团转。
还是有很多东西无法量化,或者说量化的维度有限,按有限维度的量化结果去指导策略,有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捕抓一枚产品大佬
一线搬砖中😂
都被绩效带偏了,就没什么创造力了
两者不可兼得
量化也是另外一种内卷~都在抠细钱~
是啊,从0-60就够,60-100未必产生社会价值。
小日本当年横扫全球的家电头部企业在追求80-100的过程中把自己干死了~
「过度量化」也是「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数字原本是辅助,结果成了为了那个数字而钻研……对个人来说似乎倒是很好解决,时刻记得「人才是目的」。但对许多庞然大物而言,太复杂了……比如这两天看到几则新闻,因为指标做了一些不近人情的操作导致的悲剧。囧。但如果拿资本来举例的话,其实一些地区已经有损害员工心理健康之类的法律来着……望早日普及XD。
辅助手段,定位很准。现在反客为主了。
听起来,是技术作为代理人,吸收了下层对上层的仇恨。官都是好的,吏都是坏的。自古以来都这样,这个时代也不例外呀。
被奴役的人除了觉醒之外也没有资格做别的事情。店主没有资格评论算法,小白鼠没有资格评论实验项目。他们以为意识到自己的地位了,他们没有,他们一无所知,只能抱怨。
就转移仇恨吧,恨国家,恨外国,恨精英,恨群众。恨党,恨敌对分子。反正恨就好了,别妨碍干活。
没有意识到也好,但意识到了又改变不了什么,就觉得很悲哀,之前那篇爆文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真的写的太好了。
「意识到了,又改变不了」,这是假的认识。真的认识,在于认识到,自己从根本上,完全没有改变的可能。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才可以开始自己的生活。
这里的意识到应该限定在发现问题,改变不了是指行动层面的。
你说的这个,当然是行动层面的一种——认命或叫自我和解。
好吧好吧,同学你特别善于把任何事情按你的方式解释掉。给任何事物一个名字,任何现象一个解释。
笼罩一切的巨大的网。我先逃出去了~
数据在大部分时候还是可以反应出问题的,有参考意义的,不然也不会量化了,至少目前没有发现比这更好的方法了。
大部分领域是的,有些领域不必要。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将自己量化,从每天走多少步开始
这个功能不知谁第一个发明的,再结合各种用增游戏,真是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