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搜索引擎的工作流程考虑,用户执行一次搜索的流程可以简化为三步,分别是:用户发起搜索,搜索引擎加工数据、结果呈现给用户。

发起搜索:输入方式多样化

用户发起搜索,本质上就是问题的输入,桌面搜索输入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键盘打字,虽然现在多数搜索引擎也引入了语音的输入,但使用率均非常之低。在移动端,也有传统的键盘输入,但手机的键盘输入效率明显不如桌面电脑,并且有些场景下(比如驾驶过程中)双手不方便,这些因素都让语音输入在移动端慢慢变得流行起来。另一方面,手机的便携性及照相功能,也让照片成为一种输入方式,比如ocr及作业类app,都使用到了图片输入。如果未来人工智能足够发达,很容易想像这样一种场景:看到一个不认识的植物,拍张照片进行搜索,得到相关信息。也就是说在移动搜索中,文字、图片、声音都可以成为输入方式,更远的将来眼球活动、面部表情、甚至大脑思维成为输入方式也不是没可能的。

引擎加工:搜索结果场景化

这是移动搜索数据层面的核心特点,场景化的根本原因就在「移动」二字,移动意味着随时随地,无论你是在走路、坐车、排队、吃饭、购物、阅读、打电话等等,都可能要用到搜索,搜索引擎会获取你的地理位置,返回更加个性化的数据结果,比如搜索「天气」的时候,会给出当地的天气(这也体现的输入的变化,移动端很多时候不需要输入地理位置信息就能获得周边信息)。搜索的场景化进一步决定了移动搜索需求分布的多样化,桌面搜索的主要需求还是信息获取,但在移动搜索中,寻找服务需求非常强烈,也就是时下非常流行的O2O服务。

结果呈现:沉浸式浏览体验

电脑屏幕远比手机屏幕大的多,这直接决定了桌面搜索与移动搜索结果呈现上的不同。电脑一次能够显示更多的搜索结果,在新标签中打开结果也也能方便的切换。但在手机上一屏显示的内容非常少,如果在新标签中打开搜索结果也不便于切换,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移动搜索引擎的结果都卡片化了,很多数据直接前置放到卡片中,原本需要跳转到其他网站才能看到具体的内容,现在都可以在卡片中得到满足。这种设计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用户的操作,当然,在技术上也需要更精准的判断出用户的需求。

下面两幅图是百度搜索「天气」的结果,图中同时反应了上述三大特点:

  1. 搜索框边提供了图片及语音的输入方式
  2. 搜索「天气」智能的返回了本地(杭州)的天气信息
  3. 包括温度、风速、未来七天天气都直接展示在了搜索结果中,提供沉浸式浏览,用户不需要跳转到具体页面中就能获取大部分的天气信息

百度天气结果1
百度天气结果1

百度天气结果2
百度天气结果2

分类: 科技 标签: none

🔔 Email RSS订阅本博客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