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科技 下的文章
关注维舟很久了,他的文章几乎每篇都会打开,但又总读不下去,因为他的多数选题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沉重且敏感。也因此,他是我的关注列表中,文章被删率最高的作者之一。现在打开他的文章,经常先备份,至于读不读,看心情了。今天分享一篇他的文章:他们被消失,不该是件理所应当的事讲残疾人的,文中提到大程子好妹妹和心理咨询师朱铭骏 两位B站UP主,相应的也看了他们三个视频:大程子:上海出行黑榜盘点大程子:上...
每天都会读RSS,接收到很多信息,其中不乏一些高质量的内容,准备建个「日更」分类,分享这些内容和想法。名曰「日更」,估计也不太可能,但肯定比之前的更新频率高,内容也会碎片一些。今天第一天,分享一篇分析知乎社区的文章。我是爱知乎的,但我们不能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公众号:晚点LatePost)这篇文章有些长,通过「内卷」、「做题家」和「劝退」等现象级文化概念的出圈,看到知乎对中文互联网文化的强大...
接《为什么产品都在不断做加法》话题再聊聊如何优雅的给产品做加法。加法可以分两类:新业务,比如微信增加订阅号功能,这与聊天无关,是新业务;功能优化,比如微信的@功能,这仍然是服务于聊天需求。新业务在现有产品上增加新业务,往往来自商业决策而非用户需求,更容易引起用户的排斥。微信做订阅号、视频号和支付,抖音做电商,淘宝做直播等等,莫不如此。但是用户对各种新业务的接受度差异很大,以微信为例,微信支付...
最近工作有点忙,工作安排也有些乱,仔细想想手头的各项产品需求,真的那么重要吗。今天过版本需求,都是些细碎的优化,于是有人问,这个版本有没有重要的新功能迭代。不停给产品增加新功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两天不打开App Store,待更新应用就有几十款。几乎每一款App都变得臃肿不堪,为什么呢。总结了几点。1、免费商业模式互联网产品大多采用免费模式,把用户圈进来,再使用广告等方式变现。于是,产品设...
以前在阿里使用钉钉,现在在长桥使用飞书,聊聊二者体验。这里讲的是我个人工作中高频场景的对比,并不是全方面的PK。具体而言,就是聊天和文档协作。先给结论:飞书的产品体验优于钉钉。接下来细说。话题群组群聊最大的问题是:你一言,我一语,流速很快,不便于跟踪特定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再建个小群跟踪问题,但小群太多,也不便于管理。针对这个场景,钉钉没有解决,飞书给出的方案是话题群,很实用。群创建界面我们的...
- « 前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