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 iPhone 16 Pro 和 AirPods 4
今年换了新款 AirPods 4 和 iPhone 16 Pro,都用了一月有余。
AirPods 4
上个 AirPods 还是一代,2018 年花 946 元买的,2021 年换过一次电池 96 元,共计 1024 元。至今已使用 6 年,使用频率很高,年均 170 元,是我用过性价比最高的数据产品。换它是因为电池又不耐用了,且耳机充电触点处有松动脱落,想着都 6 年了,就换一个。购买 AirPods 4 时,选择以旧换新,一代换了 45 元。
6 年前第一次用上 AirPods,真可谓惊艳到了,从此再也无法回到有线耳机了。我喜欢耳塞式耳机,相比入耳式佩戴时更加无感,更加舒适。AirPods 4 佩戴感受仍然在线,但长时间体验会觉得不如一代,可能是堆砌更多功能,导致体积增大了。
AirPods 4 堆砌的功能中,最有用也最常用的是「主动降噪」功能,因为是耳塞式无法做到完全的安静,但已经能滤掉大部分环境声音了,我觉得总体效果非常不错。我在办公室午睡,喜欢戴上耳机听歌,隔离人声,方便入睡。第一次戴上 AirPods 4 的时候,环境人声突然小了很多,才发现只是戴着不放音乐,也能方便入睡了。
另外,还有 3 个智能功能:
- 自适应降噪:即耳机根据环境音主动在「降噪模式」和「通透模式」之间切换。我感觉耳机对环境的判断不够精准,经常莫名其妙的不该降噪时降噪、不该通透时通透,不舒服。我已关闭该功能,日常优先通透模式,如果需要安静主动切降噪模式,比如上面提到的办公室午睡。
- 对话感知:当你在与人交谈时,耳机自动降低音量。这个功能相对还可用,通透模式 + 对话感知,比较方便。但有时候感知也不准。
- 空间音频:脑袋左右偏的时候,左右耳机音乐好像会有变化。我不太能体会到打开和关闭有什么显著体验上的差异,所以就关闭了,起码能省电。
我的 AirPods 4 在京东买的,我买的时候 1399,目前双 11 降到 1349 元,附京东链接。

iPhone 16 Pro
上一台是 iPhone 12,使用年限也足够久了。
从 iPhone 12 切换到 iPhone 16 Pro,几个主要变化及体会:
- 8G 运存,更流畅了。
- 相机键,毫无用处,希望下一代把这个键删掉,然后卖便宜一点。
- 音量键上方的操作键,我非常喜欢,但为什么不能同时支持「长按」和「连按两次」两个自定义操作呢。
- 各种桌面主题自定义,只觉得花里胡哨的。对我来说,唯一的价值是终于可以关闭「锁屏界面右滑打开闪光灯」的功能了。
- 灵动岛,实时状态提示偶尔有点用,比如点完外卖,刷抖音时仍然能实时看到外卖状态。
- 多了 5 倍远摄,有点用,又不是那么有用,确实不如 3 倍使用场景多。当然了,之前用的 iPhone 12 标准版,也没有 3 倍。
以上即说明 iPhone 已经创新乏力,也说明 iPhone 已经非常成熟了。如果不是 iPhone 12 不流畅以及电池(已经换过一次)续航过差,真的没必要换。
所有功能更新中,最有用的是操作键。我把它设为录音功能,有想法要记录又不愿意打字,就一键启动录音,非常方便。现在只希望 iPhone 快点支持语音备忘录转文字,那灵感记录工作流就完美了。以及,希望操作键支持「长按」和「连按两次」两个自定义动作。
最想吐槽的功能就是相机键了。如果用它作为相机启动键,熄屏状态下,我不觉得比锁屏界面左滑快多少。但如果你正在使用手机(比如聊微信),打开相机确实能快一点,毕竟不用回到屏幕点再相机 app。至于官方视频中宣传的,用它控制相机参数,效率远不如触屏操作,完全不可用。操作参数时说明已经进入到拍摄界面,不明白为什么要用物理键操作。如果一定要物理键操作,不如一步到位,像单反 / 微单一样,提供各种拨轮吧。
我的 iPhone 16 Pro 是淘宝买的 256G 版,8999 元,当时还强制加了 99 元的 Apple Care,共计 9098 元。目前双 11 降到了 7493 元,附淘宝链接。

总结
看两个产品现在的价格,数码产品还是应该能双 11 买就双 11 买呀,别急。
“有钱”➡️有线🤣
看得很仔细,感谢指出,已改。
话说,我发出前还复制到 wps 进行了检验,看来 wps 不太行,没发现这个错误字。
可以坐等国内版的 apple intellgence 了,不过时间上遥遥无期,如果入港版可以直接上了。
非常难,我不抱希望。
iPhone 系列比较省心,唯一不爽的是没有安卓类似李跳跳这样的软件跳过国产流氓的开屏广告。
国产安卓手机,在很多方面的体验已经超过苹果了。
吓一大跳,7493 是 128GB 的
哈哈,是的。我也吓一跳,以为双十一降这么多,那该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