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你,谁理解我呢
没想到,一天会更两篇。
封楼后续。
不能出门,只能点外卖,当然,即便能出门,我也点外卖。虽同是外卖,却有不同,前者自愿,后者无奈。
晚上点的外卖到了一会,但手头上工作多,7 点多下楼取外卖时,还想着工作,开了小差。取了外卖回到楼上,发现钥匙落在里面,进不去。
一个人住,难免遇到这种事,所以我早在公司放了备用钥匙,但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有一天会封楼期间忘了钥匙。
下楼和白衣交涉,不行。他们做不了主,让我联系街道。
于是联系街道:
我:你好,我是 XXX 小区的,现在封楼,但下楼取外卖时,钥匙忘带,公司有备用钥匙,需要去公司取。
街道:现在封楼期间,不能出去。
我:那咋整,不能让我在外面过夜吧。(语气不太好)
街道:上面的政策,对我发火有什么用。怎么还能忘带钥匙。
我:谁还没个意外,事情发生,你说怎么办吧,谁可以做决策,你给我个人,我自己联系。
街道:……(沉默很久)
我:你们这样一句话卡死,完全不给解决问题的通道,那我就自己出去了。
街道:如果你要自己出去,后果自负。
看着我往外走,白衣开口说话了:「你就这么出去,我要报警了。」说话时,拿着手机做着拨打电话的姿势。
虽然在气头上,很暴躁,但听他说报警,还是有些顾虑。挂了街道的电话跟他争辩,他给了我一个建议:「要不你直接报警吧,总比我们报警好。」
似乎打开了思路,于是拨通 110,但没聊几句,听到对面讲没办法,我就挂了。因为边上同时有人建议我,联系同事送过来。
当然想过找同事帮忙,但今天周五,同事们都下班的早,在麻烦同事之前,希望能自己解决,毕竟防疫政策有问题。
可结果是,所有的人都是执行者,就是找不到能决策的人。「上面规定」解释一切,我只能祝「上面」☒☒☒☒。
就在我联系同事时,警察(换了一个人)来电话了,想来刚刚挂的突然,这次来电了解更具体的情况。我重复了一遍,然后:
警察:现在的规定就是不能出去,你是不是可以找同事帮帮忙,请你理解。
我:我理解你,谁理解我呢。
警察:(依然态度很好的说了很多)
我:(想着再不联系同事,同事下班走的更远了)算了,我挂了,我要联系同事了。
早上看到封楼,我乖乖的回到家里,一句怨言没有,算是「理解」了吧,但现在有特殊情况,咋不「理解」我呢。底线在一次次的理解中探底。
最终,同事 XF 帮忙取了钥匙送来,他已经离开公司了,还是调头回公司帮的忙,万分感谢。
PS:上文对话有省略,没有录音,凭记忆写的。看来有必要买个可录音的电话,关键时刻有用。
要是没有备份钥匙怎么办?可不可以报 110 把自己抓走?
整个警局因为我隔离,那罪过就大了。
中国人民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民了
某些领导真的不配有这样的人民
老实讲,相比很多人,我受到的影响算小的。工作能远程,被封过两次,每次都只两三天。但也有点崩溃。
从当时情况看的话:
1、放你出去是不可能的。
2、社区和警察能处理的可能性也很低。
3、只能靠同事帮忙了。
之前我和家人在上班时意外被红码,我就地被关小黑屋,还是同事第一反应就是帮忙准备点物资。后来防疫人员就是一句数据搞错了,就留给我们一家人凌乱了。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当时是希望更有效率、更准确、更安全的防疫政策和执行能力,然而政府和我们民众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不同时期大家的心态都完全不同。更要命的是,这基层社区原本就是每天泡茶聊天的角色,让他们去管理去引导去执行,必然问题诸多。
我觉得,有一点非常关键,封控必然不是长久之计。那么封控期间争取到的时间,我们有没有为开放做什么准备,比如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鼓励打第三、四针。很多人讲的医疗资源不足,这三年,有没有加紧补上,以及为了开放配套的舆论引导,等等。
现在给人的感觉是,政府在长期方案上没有太多作为,只会封。
唉,非常时期,理解是相互的!
相互理解万岁
真心建议,换指纹锁吧
租的房子
无奈
实在没办法就只能技术开锁
开锁匠不能进,如果进来就要隔离。
最后还是解决了啦,就是觉得一句话封死,任何特殊情况都没有处理通道,很憋屈。
也不知他们说的「负责」是负责些什么。最近在看周雪光老师的《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落在纸上很抽象,实际运行起来才觉得残忍。
和「有关部门」一样,模糊主体,模糊责任。
那位同事真好;很多政策到基层就变了,嗐。
靠政府不如靠朋友。
妥妥的纪实文学啊
生活越来越魔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