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在博客聊工作。做了小半年跨境电商搜索,又刚经历双11,今天吐槽吐槽,太难了。

1、既要用户体验,又要商业效率。

以前做过网页搜索,与之相比,电商搜索最大的不同在于要关注商家及商业效率。

网页搜索中,也有站长角色,但搜索引擎与站长的关系比较弱,搜索引擎不用直接为站长的生存负责,更多的是站长在跟随搜索引擎的规则。事实上,也不是每个站长都为了赚钱,很多人只是凭兴趣生产内容。

电商平台与商家则是共生关系,商家来平台开店,就是为了赚钱,没钱赚自然就会离开。如果平台没有这些商家提供的货品,也不会有买家。所以,作为平台要设计流量分配机制,保证平台和商家利益的最大化,让优质商家成长起来,让平台货品丰富起来。搜索是流量分配重要一环,所以,也要考虑商家和效率,并引导商家朝着对生态有利的方向发展。

2、反作弊,与商家斗智斗勇

站长可以针对百度做SEO,商家同样也有SEO,比如商品标题堆关键词、增加自定义商品属性、刷单、刷好评等,这些最终都会影响搜索召回和排序。有些动作合规、有些则不合规,后者称之为作弊。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很多商家把规则研究的相当透彻,甚至比平台产品经理还要精通。平时我们在搜索中看到一些不相关的商品,其中一部分就是因为商家作弊导致的。

反作弊可以有效控制商品数据质量,但涉及度的把握,太松了没用,太严厉商家就不陪你玩了。尤其是成长初期的平台,商品供给不足,凡事还得靠商家,淘宝和拼多多早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这是平台电商独有的问题,自营电商不存在。

3、商品分类体系的变化

电商搜索中,一般会先判断用户搜索词所需的商品分类,比如搜索「iphone」,那就到手机分类下找,因此商品的分类信息特别重要。但分类体系的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随着平台的发展,经常会新增和调整。这些变化,算法无法马上捕捉到。

4、多语言的挑战

跨境电商,都有多语言的挑战。

商家录入商品信息是一种语言,用户搜索则是另一个语言(跨境往往涉及很多国家和语言),算法需要将语言统一后,才能进行召回和排序。

除了算法实现,对badcase的分析也更困难。懂小语种的人本来就不多,既懂小语种、还熟悉搜索链路、能对问题进行分析的人更少。

每次分析badcase都很无助,有时为了理解一个搜索词,就得花上十几分钟。

5、供给

搜索只是一个工具,帮助寻找商品,如果用户想买的商品,在平台上没有供给,那搜索也无能为力。供给不是搜索的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供给的判断需要。当某个搜索结果不好时,需要分析是否因为供给导致的,这并不容易。更进一步,如何从搜索发现用户有需求但平台没有供给的货品,再由行业寻找供给,值得探讨。

以上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其一,机制设计,如何引导生态朝好(如何定义「好」就非常困难)的方向发展;其二,具体到搜索体验,语言的统一和商品信息处理最困难。

分类: 科技 标签: 电商搜索, 跨境电商

🔔 Email RSS订阅本博客

仅有一条评论

  1. 学习了赞一个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