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广州
广州出差多次,直到上上周末才正经的玩了几个地方:
- 周六(5号):中山大学
- 周日(6号):石室圣心大教堂——陈家祠——沙面
1、中山大学
相比周日的早有安排,周六只是临时起意。在公司加班,午饭时想去个远点的地方逛逛,便去了中山大学,每到一个城市逛逛当地的大学和书店,似乎是个习惯。
去了中大的南校区,校园大门有门禁,保安说校外人员不让进,当时差点就准备打车返回了,不过长了个心眼,在网上搜索发现,原来可以刷身份证进去,显然保安有所隐瞒。
也许因为周末,又或许接近寒假了,校园比较清静。一条南北主干道贯穿整个校园,进门不远处便是主楼,主楼是座民国小洋楼,不高,红砖绿瓦,搭配精致的塔顶,颇为复古。楼前是一块草坪,草坪中央立着校徽,校徽之上驾着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落款写着孙文。
整个校园,比较清幽,遍布草坪林木,之间点缀着一幢幢洋楼,大约都有百年历史,保存的非常好,很多建筑至今在用,可以想像民国时候,穿着长袍的教授们,在这些红楼中办公、做学问,远处传来上课铃声,穿着中山装的学生,携着书本穿梭其间,别有风趣。这些红楼中,有不少名人故居,比如史学大家陈寅恪和法学家、曾经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端木正。
中大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建的,校园中轴线上就立着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的地位毋庸置疑。因此,置身中大的时候,除感受到与其它校园类似闲适静谧的象牙塔之风,也透着一股强烈的革命气息。除了孙中山先生的雕像,还有一座永芳堂,气势雄伟,纪念革命之用,上面挂着「天下为公」的牌匾,堂前广场两边,立了18位先贤铜像,比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除了这座永芳堂,还有侨联办公室、民主党派活动室等场所,都带着浓浓的政治革命色彩。
2、石室圣心教堂
老城区的一日游,事先做了攻略。石室圣心大教学、陈家祠和沙面,三地相距不远,可以步行穿梭,一日逛完。
周日上午赶到石室圣心大教堂,周末有礼拜活动。当时正在准备当中,游客仍可进入(事后出来时才知道礼拜活动期间只出不进),但室内不可拍照。
圣诞节结束不久,教堂院内还摆着圣诞树,圣诞树旁有个棚子,棚子中是一组雕像,有信徒跪拜雕像。有趣的是,有一只猫躺在雕像之间,安然的享受着大家的跪拜。
教堂是全石结构的哥特式建筑,双塔结构,塔尖装饰着十字架。十字架于天主教有特殊的意义,整个建筑随处可见十字架。值得一提的是,教堂1863年奠基时,从罗马和耶路撒冷取了泥石做奠基仪式,因此正面两个柱子底部分别刻着ROMA 1863和JERUSALEN 1863,以彰显其渊源。
走进室内,窗户上都是彩绘,画着圣经中的各种故事,映着室外的光线,色彩鲜明。中殿一排排的椅子供人礼拜或休息,椅前有木制长台和小柜,长台裹着棉布供人礼拜下跪之用,小柜则放着圣歌或教义,可供阅读。抬头所见,是一个个大圆顶,悬着吊灯,吊灯是由很多盏白色小灯团簇而成,柱子上也挂有类似的壁灯。
内殿教会人员正在忙碌着,广播放着宗教音乐,信众(又或者是游客)越来越多,我算误打误撞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礼拜。当天庆祝的是主显节,读经、对歌、宗教仪式交替进行着。虽然我并非信徒,但在如此庄严的仪式活动中,也不免思考起人生来,并带来内心的平静,当然这可能只是初次,可以想像若是每周例行参加,多半和我每周末打羽毛球没什么区别。
3、陈家祠
逛完教堂,步行3公里即到陈家祠,途经之处均是关西老街,街道两旁都是几平米的小铺面,店名都叫「某某行」,很有特色,人来人往,是港剧中那种熟悉的街景。
陈家祠是岭南建筑的代表,三进结构,占地面积并不大。建筑装饰非常精致,屋檐、房梁、门窗乃至基石等位置,随处可见的精细的雕刻或绘画,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典故,比如蟾宫折桂、赵子龙单骑救主、八仙过海等。如果中国古建筑有兴趣,这些东西一天一夜估计也看不完。
陈家祠另一个身份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有很多民间工艺品,陶瓷、玉石、雕刻、剪纸、布艺等等,少数是历史文物,被放在玻璃展柜中,更多的是近代或现代的手工艺品,至今仍有人保留着这些手艺,倒是难得。
4、沙面
最后,去了沙面,途中经过上下九步行街,因为天色已晚,没在步行街停留。一路仍然是老街景,很多小铺面,但多是卖古典家居和玉石的,比如太师椅、玉器、佛像之类。
沙面曾经是租界区,在珠江边上,保留着当年的欧式建筑,今天成了旅游区。相比圣心教堂和陈家祠,建筑上并没有太多特色,都是常见的风格,上海租界估计也差不多。只是,这里仍然保留着生活区,还有间学校,更有生活气息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