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对财务自由概念的理解很感性,大概就是「不用为钱发愁」,这当然没错,但没法量化为目标,到底多少钱才算「不用为钱发愁」呢。

最近在博多的《财务自由之路》找到了清晰的量化目标。分为三个阶段:财务保障、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值得分享和学习。

阶段一:财务保障

平时每天上下班,拿着固定工资,供着房子、车子,过着体面的生活。若无特殊情况,这样的生活能一直延续下去。但问题是,看似稳定的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你需要考虑特殊情况,比如被解雇、或是生病无法工作,失去了工资收入,你的生活还有保障么?

阶段一的财务保障,谈的就是这些特殊情况。当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失去收入来源,仍有足够的积蓄保障基本的生活。这部分积蓄可称之为备用金,也是实现财务保障的目标。

具体需要多少备用金,取决于需要几个月的财务保障以及个人的月支出水平。一般情况需要保障6-12个月。假如月支出1万元,则需要6-12万备用金。需要注意,这里的月支出是在失去工作之后的,意味着保险以及房贷,均需要个人承担。

关于备用金的存放,可以存银行,也可以用于投资。考虑备用金的作用特点,若是用于投资,需要保证随时可取且保本收益。现在有很多货币基金都能做到,若是还不放心,可以把备用金分成若干份,投资于多支货币基金。

阶段二:财务安全

财务保障,可以保障你渡过一次危机,给你一定的安全感。但问题是,一旦危机发生,便会消耗掉积蓄,也就是财务保障没有持续性。真正保险的方法是,有足够的资金可以靠投资收益生活——同财务保障维持的生活水平一样。

那么,需要的本金则为:

本金 = 年支出/年收益率

考虑到安全性,在估算本金的时候,应该给出一个较低的年收益率,比如8%。同样假设年支出为12万,那么需要本金150万。

财务安全对应的生活状态就是,不工作也能维持体面的生活。

阶段三:财务自由

财务安全可能就是很多人心中最终的财务目标了,实际上8%的收益与150万的本金也并非遥不可及。

如标题一样,这个状态只是「安全」,还称不上「自由」。8%的收益是没有考虑通胀的,而且12万只是日常支出,如果遇上一次大额支出,就会得动用本金。12万也不足以支持一些梦想——比如dream house、dream car。

那么,财务自由到底如何量化呢?

首先,最重的条件是绝不动用本金。这样才能持续的做到「钱生钱」。

然后,如果你有一些梦想——比如dream house——需要大额支出,应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将费用平摊到每年的支出中,从而得到新的年支出,再使用前面的公式得到本金。

假如你有一个dream house,按揭后每年需要15万,那么加上日常支出的12W,一年总支出为27万。若同样按8%的年收益率,那么需要的本金则提高到337.5万。

如果有更多的dream需要分期,全部累加到年支出中,最终计算出本金目标。一般情况,房产类可分期20~30年,其它的2~5年。

小结

「不用为钱发愁」就是财务自由的目标,背后的逻辑是你不需要再为钱工作,而是钱为你工作。

以上推理中的关键指标是本金和年收益率,实现财务自由在操作层面就浓缩为两件事——储蓄和投资。开源节流,存足够多的本金;学习投资,追求稳定可观的收益率。

分类: 理财 标签: none

🔔 Email RSS订阅本博客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