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B 站以播放时长替代播放次数想到的
这两天,B 站将以播放时长数代替播放次数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非常多的讨论。在此,记录一些想法。
一、播放次数和播放时长
播放次数和播放时长都试图通过大量用户的行为刻画「什么是好视频」。
播放次数是图文内容阅读次数的自然延伸,也是所有视频网站的标配,早期这个指标比较好用,但今天它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标题党吸引点击,短视频具有天然优势导致对中长视频不公平……
B 站靠中长视频起家,这次用播放时长替换播放次数,正是为解决播放次数对中长视频不公平的问题。
同为用户的行为,点击比时长的成本低的多。宏观的看,所有用户消费视频的总时长有限(上限为用户数 ×24 小时),播放时长是对真正稀缺资源的抢占。
改用播放时长也不用担心矫枉过正。一个劣质的长视频用户看几秒便关掉,无法获得足够的播放时长。而一个优质短视频在足够多的播放次数下,也能累积到足够的时长。
二、流量结构的影响
目前已知的改变仅限前端展示,用户天然倾向于点击指标高的视频,这肯定会影响用户的心智和观看行为。相比以前,中长视频流量占比将得到提升。
相信 B 站在流量分发策略上,也会提高播放时长的权重,但具体影响多大尚不可知。
下图是我昨天截取的 B 站排行榜的前 10 名:

时长分布如下:
- 10 分钟以上:1 个
- 5-10 分钟:3 个
- 3-5 分钟:3 个
- 3 分钟以下:3 个
整体上短视频明显占优,如果提高播放时长的权重,这个榜单一定会被洗牌,影响巨大。
三、B 站商业化和 UP 主的出路
B 站的商业化一直不太好,UP 主也赚不到,同一个视频放在 B 站和 Youtube,收入天差地别。
UGC 视频最佳的变现方式,还是广告。非常头部的 UP 主,尚能自己接商单变现,但中腰部和长尾的 UP 主则无能为力,对于后者的流量,只有 B 站站出来统一进行广告变现,再与 UP 分成,才能让这个商业生态转起来。
不过,陈睿还在坚持「B 站永远不做贴片广告」,挺佩服的,但也有待观察。马云也说过「阿里永远不做游戏」,后来做了游戏。事实上,以 B 站现在的处境,应该尽快上贴片广告,要么陈睿自己打破承诺,要么换个老板上台打破承诺。
我一直觉得广告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能让用户享受到免费的互联网服务。只是互联网公司为追求利润对广告的滥用,致使广告越来越污名化了。一直在广告上非常克制的 Google,最近几年也因增长乏力,在存量的流量上不断提高广告填充率。
B 站如果放开贴片广告也只是开了个头,Youtube 的广告变现能力强,是因为背靠 Google 成熟且强大的广告系统及广告生态。B 站要做这些任重而道远。
四、视频的私域属性利于广告分成模式
在广告分成这件事上,私域流量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容易归因(一次广告曝光由谁带来的)。以公众号为例,一篇文章内的广告曝光,毫无疑问应该归给文章作者。因为清晰透明的归因逻辑,作者只需要努力提升文章的阅读量,阅读越多,收入就越高,二者之间高度相关,作者有足够的动力创作更好的内容。
公域流量则不同,以微博为例,大部分内容都在时间轴上消费,不进入详情页,那么时间轴上的广告收入该与谁分,怎么分,就复杂的多。
视频天然具有私域属性,即使在微博的时间轴上,一个视频的播放带来的广告收入也能清楚归因。加之视频广告效果比图文广告好得多,因此,视频内容非常适合广告分成模式。
五、会员付费
最后说下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但想重点讲讲优爱腾。
优爱腾的商业模式是:提供优秀的作品,吸引用户开会员,收固定的会员费。为了让用户续费,需要不断的提供优秀作品。
因为影视作品的制作成本非常高,只靠贴片广告无法获利,会员收入非常重要。但会员年费固定,意味着收入是固定的(会员 × 用户数),但成本端不固定,尤其一个作品能不能爆,能不能带动用户续费非常不确定。这很矛盾。
影视网站的作品可分两类,少量头部新热作品,大量中长尾(旧的)作品。前者数量少却占大部分观看流量,交给市场定价,单片收费更合理,前些年被喷的很惨的超前点映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它鼓励制作更好的作品,因为更好的作品能带来更多的收入。中长尾作品仍然可以打包只收一个固定会员费,不妨碍用户可以便宜的观看所有其它作品。
如此一来,收入端和成本端就能对的上。中长尾视频版权费用(沉淀成本)固定,用固定的会员费覆盖。新热作品是增量的成本投入,就努力提高作品质量获得增量的收入。
这套逻辑其实就是电影工业的逻辑,新片在电影院上映,比拼人气和口碑获得票房收入,一部好作品在这个环节就能获利。电影下线后,又制作成光盘继续售卖或出租,但价格比之院线,已经便宜得多。
有个很经典的问题:为什么用户愿意花 20 块喝杯咖啡却不愿意买一个月视频会员。从消费心理上看,就是获得感的差异。买会员,好像买了很多东西,但又好像什么也没买;但如果是为单片付费,就和看一部院线电影或喝一杯咖啡类似,获得即时的确定的满足。之前优爱腾热门视频的超前点映收入非常高,就是很好的证明,用户愿意为单片买单。
有深度的文章,是产品经理的强项哈,最近两年很少看 B 站,之前上后端开发的课都用 B 站来学习的
我 B 站和抖音都上的少,但优爱腾用的多
B 站的这个调整,从良心上讲肯定上认同和能获得 up 主们的支持的,但从商业和用户需求上讲,却是违背的,就怕赚了吆喝赔了生意。
当下越来越碎片化的用户行为,用户潜意识想要的是短平快,能最短时间获得 high 点,耐心看完长视频的人趋势上说越来越少的,因而长视频会越来越难留住用户。
因此这样的调整哪怕能获得长视频 Up 主们的支持继续创造更多优质内容,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观众的优质内容是难支撑 up 主们的热情和收益的。
赌注压在长视频上对于平台扩大用户群体是非常不利的,也会导致其商业上走下坡路。
毕竟愿意为广告买单的并非长视频用户,看抖音就知道,短视频用户的商业化变现价值远高于爱奇艺、优酷等长视频为主的平台。
是的,短视频消费门槛低,市场规模大的多,而且与广告天然契合(一个广告就是一个短视频,真正意义上的广告即内容),共同决定短视频的商业潜力大的多。是一门非常好的生意,就像电商一样,规模巨大,大厂竞相追逐。
但短视频和中长视频,不像纸媒和互联网那样是媒介形式的变迁,二者是同一媒介服务于不同需求,中长视频的需求规模不如短视频大,但会一直存且自身体量也不小。
B 站这个调整大概还是考虑了自身的优势和竞争环境,直接与抖音、快手在短视频领域短兵相接,也不容易。B 站如果能守住自己的优势,在中视频领域一家独大的话,也是一门体量不小的生意。
优爱腾目前还是影视剧为主,这和普通 UGC 或 MCN 的专业 UGC 逻辑还是不太一样。之前听一个讲网剧行业的播客,一个 24 集,每集 10 来分钟,没有大明星的网剧,制作成本也得一两百万甚至更高,这种只能走付费模式 + 定制植入,靠贴片广告养不起。和中视频类似,影视剧的需求始终存在,但商业体量可能比短视频小(偏偏还有优爱腾 + 芒果四家竞争)。
文章写的挺有深度,变现绝不是只是自己变现,不考虑你的内容提供者的盈利。
淘宝就是过于想着自己变现,让商家变现变的比之前更难,让用户购买商品的成本变高了,那么淘宝就被拼多多干了。
屠龙者终成恶龙是宿命
拼多多结局也将如此
你好,看你的站做的挺不错的,空了联系下我 1587894193,想和你商量下广告事宜。
B 站不是有 QQ 投资吗?难道没管它?😂
应该只是投资,没有控股。B 站经营上完全独立。
换成时长确实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了,B 站于我的印象就是无广告,高清,所以我宁愿更多的来 B 站,国内网民已经从那种互联网本来不应该就免费的么变成会为一些东西去买单,已经在往为知识、服务付费的路上好转了,但是要做到欧美那样普遍还是有好长的路要走。即使做到如 Youtube 这么大的规模也在寻求增长点,前几天看到新闻,YouTube 将于 6 月 30 日在韩国推出其首个官方购物频道,开启直播电商的新尝试,恰巧就是今天,不知道首日效果怎么样,这说明短视频更能获取更多的注意力并直接转换成订单,如果没有更新的媒体载体,短视频将长时间盛行。
Google 真的把 Youtube 往死里压榨,对增长的追求真的无解,明明可以获取一个合理的利润,过的也很舒服。
这么说来,马斯克收购之前的 Twitter 是个蛮佛系的公司,多少年产品形态都不怎么变,商业化也不过度。
过的舒服的时候就已经是危险的时候了,想想如日中天的阿里和京东,冒出来的拼多多;最近 Amazon 自营又大规模给新人 20% 的折扣,虽然众说纷纭,但是传的较多的一个就是被 Temu 逼的…… 再看看今年 ChatGPT3.5 到 4 的发布,众多互利网大厂追着推出自己的 AI…… 追求增长是任何时候都要做的,何况稳重提到的 “一直在广告上非常克制的 Google,最近几年也因增长乏力,在存量的流量上不断提高广告填充率。”
是的,你过的舒服别人卷,有点囚徒困境那味儿。
B 站游戏业务这几年确实不太行,几个自研的都没起来,收益大头还是在几个代理游戏和碧蓝航线上。
去年的研发开支达到 48 亿(游戏大头),而移动游戏收入 50 亿,今年年初游戏部门也是裁了 20% - 30%,砍掉了很多项目。
这两年版号放松后,国内手游也开始开始卷起来了,蛋糕就那么大,留给 B 站的机会不多了。
广告业务这两年还是小有增长,去年这块也有 51 亿的收入。
21 年底 B 站就搞了广告分成计划,如果 up 主有加入,移动端视频下面都会有 B 站的广告推送,有一定的分成。不过这个收入还是靠的播放量,还是 B 站自己的广告,只能说杯水车薪,还是得接商单。
虽然很多人嫌弃 pdd,但这两年 pdd 起来之后,倒是很多小 UP 都能接到广告了😂
游戏就像风投,不确定性太高了。腾讯和网易也做不到出一款火一款,甚至很多也在吃老本。
现在 B 站这种视频下的 banner 广告,还是太弱了,变现能力比较差。我蛮好奇,B 站不做贴片广告的承诺能持续多久。
B 站其实可以尝试的方法有很多的,比如像公众号一样提供直接的观众打赏,比如付费视频,比如频道会员内容,比如频道小店,比如视频播放完显示带货链接(可以学阿里妈妈一样自己做个带货平台),这本身也方便了那些看来介绍有兴趣去搜索产品的用户不是。
像打赏、付费视频、会员内容、带货链接这些由 UP 主自己选择开不开,开小店这个涉及的问题多些,可以选择和别的平台合作,哪怕只是提供一个简单的跳转第三方网店,也比让观众去第三方搜索店名、商品名要好太多。
广告这个问题,自己的内容可以坚持不加广告,用户自己的频道也让他们自己选择开不开就是。
UP 主们其实有各种变现尝试,但大多需要自己去平台之外搭建自己的渠道,门槛相对来说有点高,作为平台要去挖掘、整合这些需求,让小 UP 主也能用上这些变现方式。
不知道 B 站这几年在干什么,可能之前游戏太赚钱,可能别的平台广告太成功,让他们忘了还有其他的路,可能被直播、短视频之类分散了注意力,忽视了挖掘视频内容的潜力。
现在这个播放时长取代播放次数也许是一个好的转变,可能代表他们开始从根源进行反思,盈利模式方面希望他们也所创新。
说实话希望 YouTube 那边也考虑下这个问题,还有新闻等各类内容平台,骗点击的问题现在是整个互联网的痼疾,点击至上的互联网价值观是不是需要反思,用户和广告投放商家尤其应该重视下这个问题。
说来也巧,今天正好看到一个去夸张标题和夸张封面图的插件,叫 DeArrow,这个插件就是用来把 YouTube 上面一些骗点击的标题和封面图替换成正常表达的标题和视频截图。
大家都有的烦恼往往孕育着商机,如果结合 AI 做个类似的针对各类内容的插件,也许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非常棒的回复,感谢。
说的不错,作为平台应该为 UP 主提供更多的变现手段,让 UP 主选择,广告只是其中之一,相对通用且易于规模化,带货也比较通用。会员内容这种,应该比较适合头部 UP 主。
当年买 B 站股票的时候,就心心念念 B 站能好好做商业化,结果一点水花都没有。今天也看到消息,B 站又成立了个交易中心整合商业团队,希望能做点成绩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