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好不热门,被百度用户体验部总监刘超的ixdc演讲刷屏。抱着好奇心,也去看了一遍视频,给人的第一感觉确实很low。后来又去看了百度另一位总监史玉洁在前一届ixdc上的演讲以及曾经被刘超炮轰的罗子雄在tedx上的演讲,对比之下,刘超的更是不值一提。所以,就这次演讲而言,他被吐槽并不冤枉。

随着这件事在网上持续的发酵,渐渐演变成对百度及百度员工的一场大吐槽,这当然是因为长期以来百度在网民心中不佳的形象造成的,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贴吧及魏则西事件,使得攻击百度似乎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行为。

在这里,我当然不是要为百度平反,其实网民的指责当中,有很多都是事实。竞价排名、医疗广告、全家桶,这些负面标签都已经深深的烙在了百度身上。

也不只是百度,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很多公司都有着自己的原罪。比如假货之于阿里、山寨之于腾讯,这些都像海浪一样,不定期的在网络上激起几片浪花,引发广泛的讨论。如今,已经见怪不怪了。

时间久了,一些公司的特征慢慢固化下来,形成人们对其最原始的印象。往后,只要在网络上看到或听人提及这些公司,无论是关于什么事情,这个印象都会像精灵一样,出现在我们的脑海,左右着我们对这家公司的评价。就像这次刘超的个人行为,让人们联想到百度过去的各种不足,进而演变成对百度的吐槽。

近二三十年,心理学家对心智进行了深入了研究,提出双系统的思维的模型。一个是自发性的快思考(也称系统1),这个过程不需要集中注意力,决策速度快,比如碰到热水会缩手、骑车等。另一个则是慢思考(也称系统2),它最大的特点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相应速度很慢。

上面的刘超事件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固有印象问题,就可以用上面的模型解释,它们都属于快思考过程,没有经过理性、深入的分析。

毫无疑问,工作生活中快思考及慢思考都是有价值的。但在现代生活中思考诸如商业、道德、伦理等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的启用自己的系统2,从不同角度更全面、理性的看待一些问题。

我常常用韩剧来举例子,2004年左右韩剧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当时的韩剧都是灰姑娘的题材并伴随着车祸、癌症等等套路,几年下来,最终这些内容成为了人们对韩剧的固有印象。然而,12年后的今天,韩剧已大不相同了,在题材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突破,职业剧、悬疑剧开始突起,剧情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与理想。这些变化在小圈子内得到了极高的口碑,但多数人对韩剧的印象仍然停留在12年前。

其实腾讯也是如此,一直以来腾讯的很多产品都是抄袭国外的,比如QQ抄袭ICQ、QQ游戏抄袭盛大,微信抄袭whatsapp,但微信获得的巨大成功,让人们突然意识到,腾讯似乎并不只是抄袭,他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公众号和微信红包都是伟大的突破。今天,甚至有PM言必称张小龙/微信,这样的逆转颇为戏剧。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互联网行业更是风起云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以这些固有的印象,都有可能被颠覆,我们需要更理性的看待各种问题。

分类: 杂文 标签: none

🔔 Email RSS订阅本博客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