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之后,创业公司还能去么?
最近滴滴事件闹的沸沸扬扬。
具体什么原因,传闻有很多。目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滴滴赴美上市,在国内有很多合规问题没有解决,在未获监管部门批准的前提下,私自冲击上市,引发监管不满。
接着,Keep 等计划美股上市的公司都宣布暂停 IPO,以及字节跳动无限期搁置 IPO。
在这个大背景下,对于想去创业公司赌上市的,还能去吗?
看起来,创业公司的前途一片暗淡。
但想深一层,中美竞争最关键的领域是科技,而科技的发展,非常依赖风投资本。最近三十年中美科技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风投发展史。风投需要一个合法且有利可图的退出方式,上市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由此判断,如果把科技公司上市之路完全堵死,将严重影响科技行业的发展。这显然不是国家期望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监管只是一时的,需要时间去解决一些矛盾。
现在的核心矛盾是:美国新推出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上市公司交出审计底稿,因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中国不可能让步。
对此,最理想的、也是中国一直主张的解决方法是两国联合监管,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据说中国在积极推进,能否与美国达成协议,尚不好说。
如果迟迟达不成协议,也不能一直拖着,只会把科技行业拖死。另一个备选方案是:加快 A 股和港股市场改革,使得这些公司能够在 A 股或港股上市。
这个时间我觉得不会太久,最多两年,很可能一年内会解决,拭目以待。
所以,有好的创业公司,还是值得一试的。
"中美竞争最关键的领域是科技" 这句话说得对,但是有一点疏漏。现在国内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不是科技。本质是做的上层的应用,快速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口红利。目前来看,喜马拉雅,滴滴取消上市 对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任何影响。即便是有几家破产了,也没啥关系。现在美团不是在大力发展 网约车业务吗?蛋糕总是有人吃的。
是的,互联网 + 很多是伪科技,并未带来社会增量价值 / 效率,只是利益的转移。
主要是投资信心的问题,资本需要的未必是自由的环境,但一定需要一个有稳定预期的环境。搞这么一下,对资本信心肯定有些影响。需要尽快把新的游戏规则定下来,在新范式下继续游戏。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推出,中国是肯定不会让步的,就像你说的,两个大国博弈,时间总会解决的,但就是长短的问题。
9 月 1 日,《数据安全法》生效,生效之后第一个实践估计要一段时间,年内不太可能有公司赴美上市了。等明年上半年吧。
GJ 安全排在第一位吧,“时间” 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一把利刃。
关键是时间多久,我觉得不会太久。
就目前而已,高成长的创业公司还是大部分人上车的最佳选择。
是的,我也想上车了。
头条应该还有机会,还在扩张期
收益不大,头条现在给的也没什么吸引力了。
能不能去,还是看公司的良心吧,滴滴歹歹不会去的
当然了,一切还是以公告靠谱为前提。这里主要表达,当前的监管并不会太久,好公司不用担心上不市,也不用担心拿不到高估值。
还是大公司稳定些吧
肯定的。
话说,为什么你的评论我没有邮件通知呢,因为你是回复其它的评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