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使用五笔差不多14年,与网龄相当,期间只是很短暂的用过全拼。于我,使用五笔存在三个问题:中低频的字词未能真正形成肌肉记忆,打字时拆字过程会占用大脑内存。偶尔遇到低频生僻字不会打,不得不转拼音。(此处推荐清歌输入法for mac,临时拼音模式很好用)五笔设置四码唯一时自动上屏,混输英文不方便。在「看打」场景,五笔仍然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对我来说,更常见的是「聊天」和「写文档」这样的场景,拼...
在Logseq中,信息组织涉及page、block和namespace三个概念,再结合daily note的工作流,相信很多用户会纠结于什么时候用page,block或namespace。本文谈谈我的看法。首先,它们的含义如下:page:就是传统的一篇文档,有title,有正文block:page中的段落,以-开头,page的基本组成单位namespace:在page的标题中使用/构建的pa...
用了2年Obsidian,Logseq以前也知道并试用过,当时只有web版,稳定性差就没关注了。不久前看了Randy Lu关于Logseq的视频分享,被吸引到了,于是试用了2周。这期间只用Logseq,没用Obsidian。现在,想基于经验分析下二者的功能差异及未来的可能的迭代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个教程,但如果你正在试用这两个软件,并在犹豫选择哪一个,本文或许能提供一些视角。这两个软...
功能更新上篇博文讲Pinfive基本满足自己需求了,不会增加新功能,没想到这么快打脸,昨天发布了一个重要更新:可以将其它用户的分享复制到自己的素材区,添加自己的笔记后再次分享。再次分享会带上来源,若是经由多位用户传导分享,来源会记录最早和最近的两位用户。这个功能做起来不难,但决定做这个功能却不太容易,特别纠结。纠结于:这个功能特别像转发,看起来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而我不想给Pinfive引入社...
缘起原计划想给Pinfive增加各渠道(如Twitter、Telegram等)自动同步的能力,但发现有点难,还得研究下技术。在此之前,先使用IFTTT的方案,简单介绍一下IFTTT的使用。工具地址:https://ifttt.com/IFTTT是「if this then that」的缩写,是一个自动化的工具,能将不同的互联网服务连接起来。比如:如果RSS更新,发一条Twitter如果RSS...
- « 前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15
- 后一页 »